1.

供给与需求
影响供应的主要变因是气候。由於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国與出口国,因此在玉米种植期极度潮湿或生長期雨水不足时,会使美国玉米产量大幅的减少,而造成玉米价格的上扬。在需求方面,主要变因在於牲畜和家畜的数目;由於玉米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当高,所以被用作饲料配比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因此成為动物饲料的最大消耗的农产品,主要用來饲飬肉牛、豬只、家禽、乳牛及羊只,因此牲畜和家禽的数目与价格对玉米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力。

   
2.
季节性循环
玉米在每年十月及十一月间收成,最早收成的时间也有落在八月中至八月底,因为在收成期间內谷仓多已饱满,所以此期间通常价格最低。春初时价格会保持平稳,然后当库存供应量渐耗尽,玉米价格则会走高,直到夏末为止,此时新作物又开始收成,新的循环又重新运作。因此高点通常出现在上半年,低点则是落在下半年。
   
3.
农夫种植面积
美国农业部约在每年三月底或四月初会公佈年度种植面积的预估报告,不但是未來供给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期货价格的重要报告之一。
   
4.
竞争饲料谷物的供应量、价格变化及替代品的发展状况
玉米作为饲料用途的功能上,尚须考虑其他饲料谷物(主要为黄豆、蜀黍类、大麥、燕麥與裸麥)上的竞争。
   
5.
新旧年度作物交换时的库存数量
包括民间和政府库存量,库存量和年度总消耗量比例是重要的观察数字。
   
6.
美国政府公佈有关供需的預估报告
若结果和市场相差很大,往往造成玉米价格的大幅变動。因此,我们除了要分析目前及过往供需资料的变化外,在重要报告公佈前更应收集市场上主要的預测数字。
   
7.
政治因素
玉米主要生產国、出口国或进口国间的政治互动,包括:禁运、战争或政变都有密切實关联。
   
8.
长期变化因素
玉米生产方法和消费型態,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需求是否増加或改变;近年來具附加价值的玉米加工业,如甜味剂、玉米淀及酒精等即是促使玉米需求量长期成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