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克服大田播种期间低温、多雨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省粮食生产连续第7年夺得大丰收,总产量历史性地突破千亿斤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的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这是记者从我省政府10日召开的全省粮食产量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我调查总队在全省25个市县、4250个样本的实割实测结果显示,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1002.6亿斤,比上年增加132.0亿斤,增长15.2%。分作物看,呈“三增两减”特点。
三增,即水稻产量368.8亿斤,比上年增加53.9亿斤,增长17.1%;玉米产量464.9亿斤,比上年增加80.9亿斤,增长21.1%;其他粮食作物产量33.4亿斤,比上年增加3.4亿斤,增长11.3%。
两减,是小麦产量18.5亿斤,比上年减少4.8亿斤,下降20.5%;大豆产量117.0亿斤,比上年减少1.4亿斤,下降1.2%。
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结构调整。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182.1万亩,比上年增加95.5万亩,增长0.6%。内部结构呈“两增、三减”。两增:水稻播种面积4153.3万亩,增加412.0万亩,增长11.0%;玉米播种面积6552.6万亩,增加403.8万亩,增长6.6%。三减:大豆播种面积5321.8万亩,减少689.9万亩,下降11.5%;小麦播种面积420.0万亩,减少19.6万亩,下降4.5%;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4.4万亩,减少10.8万亩,下降1.4%。经测算,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全省直接增产粮食49亿斤。
二是单产水平提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除小麦外)单产水平与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粮食作物综合亩产水平为583.5市斤,比上年增加74市斤,增长14.5%。分作物看,水稻亩产888市斤,比上年增加46.3市斤,增长5.5%;玉米亩产709.5市斤,比上年增加84.9市斤,增长13.6%;大豆亩产219.8市斤,比上年增加22.9市斤,增长11.6%;其他粮食作物平均亩产454.8市斤,比上年增加52.1市斤,增长12.9%;小麦亩产440.5市斤,比上年减少88.7市斤,下降16.8%。经测算,由于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全省共增产粮食83亿斤。(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