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菜贱伤农,山东、河南等地一些菜农正打算弃菜种粮,这可能加剧目前严峻的通胀形势。
山东聊城于集镇王寨村村民王学金,4月24日正忙于拆除自家种植菠菜的拱棚,准备改种玉米,拆下来的竹片、立柱等材料装满三辆摩托车。
“3亩地的菠菜,去年卖了1.4万元,今年才收入4000元,亏得一塌糊涂,还是种玉米的收成稳定。”王学金向本报记者解释说。
在几百里外的河南辉县吴村镇,常素枝也下了类似的决心。她今年种出来的300万斤大部分无人收购,烂在地里。“我要把这630多亩菠菜铲掉,全部改种棉花。”她说。
一边是城市菜价上涨,3月份CPI创下同比上涨5.4%的新高,一边是成千上万的王学金、常素枝放弃种菜,这一情况引起宏观决策层对通胀加码的担忧。
在王学金拆菜棚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在4月25日这一天连续召集专家和农业部、商务部开了两个价格座谈会,就当前蔬菜问题、农作物生产及价格形势进行研判。会上对未来价格走势判断出现了一些分歧。
“现在发改委正在着手对蔬菜产销建立预警系统,发布相关生产数据,如果做得好,农民可以参考数据来确定种植什么,避免价格暴涨暴跌。”一位多次与国家发改委有沟通的4月25日的与会人士告诉记者。
4月25日晚间,国家发改委的官网称,已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动态,一旦发现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异常波动,要及时报告,配合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调运、投放储备等政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稳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