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周玉米市场行情评述
14日,随着最大的玉米供给地东北腹地玉米库存的持续走低,东北沿海港口集港玉米数量进一步减少。截至12日,东北大连、鲅鱼圈和锦州三个港口合计玉米库存为156万吨左右,较前几周的175万吨大幅降低近20万吨,且为连续第二周下降。随着港口库存数量不断走低,贸易商惜售心理强烈,且前期台风影响港口出货,近几日天气好转,北方港口集中出货,库存持续下降。立秋过后,全国由北向南气温将逐步下降,民用猪肉需求开始增加。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全国生猪需求进入了传统的需求旺季,生猪价格看涨意愿强烈。前期投入成本的拉高,使市场对猪价预期上升,前期补栏的仔猪目前已进入快速生长期,对饲料需求不断增加。饲用需求高峰期的到来,将会对国内玉米价格构成强劲支撑。于是乎,本周玉米国储拍卖全部成交也是情理之中。
2:上周CBOT玉米期货回顾
8月15日,玉米期货收高0.8%,因股市出现后续性反弹,且11日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利多玉米产量预估继续发酵。
8月16日,玉米期货收涨1%,跟随小麦期货涨势。
8月17日,玉米期货收跌0.3%,因缺乏基金买盘。
8月18日,玉米期货收低1.7%,因对全球经济的忧虑重燃。
8月19日,玉米期货收涨1.7%,因担忧7月份的高温天气或导致玉米减产。
美国农业部(USDA)11日公布,预计2011年美国玉米产量总计129.14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130.82亿.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12年玉米期末库存为7.14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7.51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上周美国玉米净出口销售52.39万吨,低于预估的70-90万吨。
交易商担忧的一个年度作物巡视工作组28日当周将证实7月份燥热天气导致的玉米损失。此巡视工作组由农业公司 Pro Farmer组办,将调查从俄亥俄州到南达科他州的农田,每晚发布个别州的产量预期,并于27日公布最终的产量预期。
全球主要的玉米进口国日本大幅提前采购玉米的消息,突显减产忧虑,亦支持期价上行。日本达成了拟进口14万吨2012/2013年度玉米的协议。
3:上周国内玉米新闻资讯
1、 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交易结果:
8月16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四川、重庆、山西、陕西)竞价销售国家临时存储移库(含中央储备)玉米15638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142元/吨;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含中央储备)玉米609吨,实际成交吉林玉米541吨,总成交率88.383%,最高价1880元/吨,最低价1620元/吨,均价1782元/吨。
2、 2011年中国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1.825亿吨:
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12日在中国(长春)玉米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好,我国玉米有望获得丰收,预计玉米产量将达到1.825亿吨,同比增2.96%。
尚强民同时表示,随着近年来玉米产量的增加,消费量也在进一步扩大,不仅饲用消费量快速增长,随着淀粉糖、玉米酒精产量的大幅增长,玉米深加工对原料的消费也持续大幅增长。
他认为,目前我国玉米加工高利润周期尚未结束,消费的扩大预示着玉米产业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
3、 中国玉米进口飙升刺激美国农业投资:
7月份中国对美国的玉米进口订单达到了2100万蒲式耳,这一数字超过了最初美国政府估计的中国全年进口量。而在8月份初,中国又购买了总计2200万蒲式耳的美国玉米。
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在2011-2012的种植周期,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将从美国进口7900万蒲式耳的玉米。而一些粮食商品交易员更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的从美国农场的进口量将达到2亿蒲式耳。
中国政府激增订单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国内中产阶级升级饮食结构的需求。更多富裕后的中国人推高了猪肉消费,政府又推广农民采用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养猪。而中国对果汁等软饮料消费的提升也导致了玉米作为原料的甜味剂需求上市。
4、 2011第五届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将于9月22日在长春举行:
据悉,此前四届玉米产业大会均在大连召开,为更好地发挥大会的高端市场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贴近产区、服务产业、深化影响,今年大会首次易址长春举行。
网页只显示部分信息,欲知更详尽的报告内容,请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