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粮企面对粮食市场激烈角逐的形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笔者认为,要认真分析粮食市场产生的新变化,新情况,新格局,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全面分析,科学决策。深入实际不断探索和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探索最有效的办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经营搞活流通,规模要做大,管理降低成本,能力要做强。冲出市场角逐的阴霾,向正确的发展方向挺进。
一、目前形势怎么看?
2011年国内物价不断攀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宏观政策以稳定物价为中心,7月上旬温家宝总理讲,下半年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货预期,促进市场稳定,这不难看出,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不支持粮价走高。
(一)从农业生产形势上看。立足于“龙江”看全国。全国农业生产连续八年递增,喜获大丰收。黑龙江农业总产量已突破千亿斤工程,玉米亩产可达1200斤,小麦亩产可达600斤,大豆亩产可达260斤,水稻亩产可达1000斤。(二)从政策上看。政策支撑看流通。1.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以稳定粮价为中心,对粮食保护价的政策没有变,小麦最低保护价每市斤1.02元,粳稻每市斤1.28元,为我们国有粮企。多收粮,多储粮,经营好粮,起到了助推作用。2.粮食保护价政策没有变,国内除了废品没有涨价外,其他物价都在涨价,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鉴于上述潜在的因素,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开秤价格处于高价位,大豆在黑龙江西北部,2.04—2.06元/斤,水稻1.35—1.40元/斤,小麦1.03—1.05元/斤,玉米潮粮,水分22.0—30.0%之间,价格0.81—0.86元/斤。大豆保护价政策支撑有可能出现弱势的局面,粮找库的现象有可能不会发生,国有粮企有可能会出现收粮难的局面。(三)从粮油市场看。立足于“龙江”观全局。1.前期玉米需大于供比较明显,市场走势温和上升比较看好,我国进口能力弱,负担重,进口玉米高于国内生产玉米每吨为400元,后期国家竞拍玉米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了影响。2.黑龙江西北部玉米形成高开局势,入市期短,九三农垦局生产玉米总量40多万吨,现已进入市场销售30多万吨,齐齐哈尔地区讷河市生产玉米总量50万吨,现已进入市场销售10万吨。3.由于国际粮油市场发生变化,玉米禁止生产乙醇,加之国家将玉米投放市场,贸易商入市收购量较少,玉米加工企业动作比较迅速,2011年生产玉米加工的质量比2010年以前生产玉米加工的质量效果要好得多。4.大豆国内自产大豆的能力还不够强势,还需进口,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加之种植成本的提高,这是导致大豆开秤高开的主要因素。5.小麦黑龙江西北部,尤其是齐齐哈尔地区,七十年代盛产两豆、一麦,外加大甜菜,闻名全国。由于小麦亩产低,种植成本高,齐齐哈尔地区种植小麦面积所剩无几。唯有黑河地区、加格达奇地区、九三农垦局生产小麦,小麦在市场流通量比较快,收购比例较大的是面粉加工企业。(四)从收购渠道上看。国有粮企操作繁琐,受条条框框和制度约束。社会游资和私有企业灵活,在价格、收购方式上很难与其抗衡。(五)从国有粮企综合实力上看。1.国家政策扶持。国家粮食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这是国有粮企争取粮食资源的有利因素。2.从企业综合实力上看。国有粮企有一支为多收粮乐于吃苦,为收好粮甘于辛苦的职工队伍。3.国有粮企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比较强势。4.国有粮企的仓储能力,储粮设施,储粮条件,储粮环境占有较强的优势,储粮技术比较过硬,其他企业、社会游资是无法攀比的,粮食储存在国有粮企国家放心。(六)从商品粮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看。2010年玉米吨粮纯利润200元实属超常规运作。粮价是百价之基,2011年追求这种利润最大化的可能性较小,国有粮企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理智,清醒地意识到“恨利”千万要不得。
二、下步工作怎么办?
鉴于上述“六种”形势分析,国有粮企要认真诠释我们的职责是什么?那就是多收粮、快收粮、收好粮、多储粮、经营好粮、多创效。库存有粮,才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库存有粮,才能够维护市场稳定。库存有粮,应收尽收,不限收,农民利益才能够得到有利保护。才能够调动广大农民多种粮,产好粮,销好粮,好粮卖好价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粮食安全一旦出现风险,我们不要指望谁,谁也救不了我们,全靠我们自己。库存有粮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国有粮企面临的是不收粮不行,不收好粮,多储粮更不行。收不到粮国家粮食安全谈何保障,收不到粮企业效益从何而来,那只能是句空话。因此,国有粮企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快收粮,多收粮,多储粮,有粮才能有效。思路决定出路,这是国有粮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这是国有粮企担当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的需要,更是国有粮企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
(一)效益从实干中而来。只有实干,才能兴企。1.国有粮企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迅速从坐商的旧格局中摆脱出来,变坐商为行商,访千家,进万户,到农场、农村、田间地头收粮。2.变送粮为登门收粮。变“12345”+“2”昼夜不停收粮,应收尽收不限收。3.组织一切力量,为国有粮企收粮,对收粮的多种载体,采取多种方法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创造有利的环境,为争取粮源广开渠道。4.自我加压。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国有粮企全体干部、职工要进行任务落实,“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制定奖罚措施,为广积粮源筑牢基石。
(二)树立超前意识。国有粮企要认知市场,调查市场,适时掌握市场商机。1.立足于本区域。洞悉农情,粮食什么时间收割,什么时间销售,掌握农情,熟记在心。洞悉市场行情,进行询价、比价,科学合理确定商品粮食收购价格,农民认可,为粮食流通留有空间。洞悉多元体入市,根据粮食总产量制定粮食收购数量,为完成这一目标积极争取第一时间,第一行动进入市场淘金。2.立足于跨区域。洞悉跨区域农业生产形势特点,延伸粮食收购渠道,为拥有粮食资源构筑优势。3.立足于市场流通。(1)洞悉粮油市场的需求总量,价位走势。(2)构筑销售平台,广开销售渠道,宜销则销,适时营销。(3)构筑销售渠道延伸,在粮油市场趋于有利形势的情况下,采取“北粮南销”边购边销,边销边购边储,适时营销的经营策略,为多收粮,多销粮,多储粮,多创效做出积极努力。
(三)树立理性收购,延长收购的理念。1.国有粮企一定要摒弃一季收购定年成的旧理念,树立常年收粮,天天收粮新意识,切实做到粮食天天收,粮食天天储,粮食天天销,粮食日日保安全,国有粮企天天有效益的新理念。组织一支精悍的粮食经营队伍,寻找收粮大户,汇聚农民千家万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真正实现“库存有粮,天天创效”的目标。2.国有粮企要适应于时代发展的形势,适应于市场发生的变化,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操作,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断采取新举措。为拥有粮食资源科学决策,稳妥收购。切忌不可盲目收购,跟风收购、抢购,恨利收购的行为出现。3.摸索收购、延长收购。国有粮企要做到适时收购,摸索收购,延长收购有机结合,认真观察市场价格走势,流通总量,价格在合理区间,趋势有利,挂牌敞开收购,多收快收,应收尽收。价格在不利区间,缓收,放慢节奏不停收。价格在有风险区间,延长收购。只有这样,才能不产生负面影响,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三、今后工作怎么干?
管理是国有粮企追求的永恒主题。国有粮企只有在管理上认真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在管理环节上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出真知,见实效。“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是国有粮企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一)在管理上虚心征求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让职工的“源头活水”欢快地流入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他们富有实践经验,最知道哪个生产环节易“跑冒滴漏”,最清楚哪个生产环节易节能降耗。(二)科学管理。制定出国有粮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编制采购成本,压缩保管成本,控制调运成本,管好消耗成本,合理控制支出,支出的闸门要管严,管实,管细,管好,不留一丝一毫的缝隙。(三)查找管理中的缺陷。挖潜节支,降耗增效。在电力消耗、机械磨损、人员费用、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勤动脑筋,恳动脑筋,多动脑筋,想办法,出高招,核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跟踪问效,吨粮保管费用,吨粮收购费用,吨粮销售费用,才能有减无增。管理执行力度要提升,执行的态度要坚决,贵在坚持,重在执行。只有科学的引导好职工,培育好职工,才能真正实现管好粮、管好财、管好物,职工们才能自觉形成我要管,我想管,我敢管的局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作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只有这样做,企业管理才能见成效。经营与管理两轮驱动,经营形成规模,吞吐能力强,管理形成格局,降低成本好。是国有粮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