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开车往东北农村走,随便找个农民一问,一大半都能给你讲点期货的基本知识。”11月28日,美丽的大连星海湾畔富丽堂皇的期货大厦里,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研究部总监王伟筠这样对记者说。这句话实在有点穿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怎么会跟“头寸、交割、套期保值”等诸如此类的术语联系到一起呢?
期货市场融入到产业当中
不过,作为一个经常在东北农村大豆、玉米主产区调研的期货交易所研究部总监,王伟筠说这句话当然有他的理由。2003年春播时,大商所根据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上涨的信息,向当时的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写信,建议扩种大豆。当时的黑龙江电视台每天播出大豆期货行情,引导了大豆种植面积的增长,到秋收时大豆行情果然较上年有较大上升,农民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也第一次尝到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指导生产的甜头。
到2004年,东北大豆普遍丰收,产量较上年明显增长,价格也在下半年明显回落。但是,部分豆农在年初响应大商所的宣传和倡导,采用“先卖后种”方式,在种植之前就已在期货市场中高价卖出大豆,提前锁定了价格。在后来大豆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还是实现了增产又增收,全省农民因之多增收数亿元。
“前一个是价格发现,后一个是风险规避,这就是期货市场的两大功能。”王伟筠说,经过七八年市场的培训,期货深入东北农民之心当然不足为怪。据了解,自2005年大商所以服务“三农”为主旨的“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开展以来,已经培训东北种粮农民、现货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农村干部近7万人,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学会了参考期货价格种地卖粮,一批会种地、懂经营的现代农民成长起来,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积极性和避险水平也在提高,期货市场深刻融入到产业中来,服务产业的能力大大增强。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说,期货市场是连接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上市一个商品期货品种就将一个或多个产业和生产该商品的产区、销区引入市场经济体系,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影响到品种的生产、消费、贸易,进而影响到企业运营和销售。如大豆和玉米期货的上市,使东北大豆、玉米主产区的农民对大连期货市场的关注度达到了58%,有9%的农民根据期货价格来调整种植结构,有40%的农民会不同程度地参考期货价格。在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有期货品种的行业受冲击程度远远小于无期货品种市场的行业。
正在酝酿推出生猪期货
今年7月6日,刘兴强在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表示,对于因为肉价暴涨而引发空前关注的生猪期货,大商所正在酝酿推出生猪期货,但筹备工作需要时间。不过由于存在生猪期货对于通货膨胀与养殖户利益的潜在冲击,大商所对于这个品种的推出将极为谨慎。
今年9月1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副理事长曲立峰在“2011夏季高峰论坛”上表示,从今年前10个月的市场表现看,LLDPE(聚乙烯)品种已经成为大商所第一大期货品种。
据悉,2011年前10个月,LLDPE期货合约和PVC(聚氯乙烯)期货合约交易量达到7605万手,同比增长约44%。其中,LLDPE期货合约成交量为6770万手,同比增长44%,该品种已经成为大商所第一大期货品种。
王伟筠说,大商所正在由农产品期货市场向综合性市场方向转型。LLDPE成为大商所第一大期货品种,表明这一转型已经初步完成。
历史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6年,大商所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仍带有一定东北区域性特征的市场,尤其是2004年以后,大商所在全球农产品交易所中一跃而排名第二。但另一方面,强烈的“农产品”行业属性和浓郁的“东北”区域标签,并不利于大商所立足期货市场在更多领域和更大范围内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2006年,大商所确立了由农产品向综合性、由东北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转变的“两个转变”发展战略。“从2007年LLDPE期货一推出,大商所就体现了向这一目标的转变。”王伟筠说。
LLDPE是第一步,2009年5月25日,PVC期货合约在大商所挂牌交易,然后是今年4月15日,焦炭期货合约获批上市交易。
“我们预期,伴随焦炭期货上市,工业品种交易量很快会在大商所整个市场规模中占据半壁江山。”北京工商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焦炭期货将使大商所在综合性交易所建设道路上实现新的拓展,综合性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胡俞越表示,在区域经济服务方面,大商所开始以焦炭品种为平台,深入作为中国焦炭王国的山西及内蒙古自治区等西部地区,并联接生产、流通、消费集中地华北、环渤海、华东等地,使交易所在基础工业能源领域施展身手,这也使大商所综合性交易所的江湖地位由此进一步确立。(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