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大宗商品出口国,美国农产品受天气减产预期的影响价格一路走高,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其他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后期将成为全球粮食价格变动的隐忧。
    最近两个月的美国天气预测报告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关注的焦点。从6月份开始,由于美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对未来天气的预报也指出美国在2012年将面临干旱导致农作物收成减少的局面,国际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上涨。从6月中旬到上周,国际最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玉米、小麦等期货价格出现了17%—30%的上涨,其中大豆、玉米甚至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高价。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大宗商品出口国,美国农产品受天气减产预期的影响价格一路走高,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其他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后期将成为全球粮食价格变动的隐忧。
    国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鲁娟告诉新金融记者,最近两个月表现强劲的农产品无疑是大宗商品市场最受关注的板块,在工业品价格受宏观经济影响而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农产品却一路高歌,走出了一波特立独行的行情。国内期货品种以豆粕最有代表性,从6月初以来豆粕期货合约价格上涨了近30%,其他品种如玉米、大豆等也有较大的涨幅,这种看似难以理解的上涨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击鼓传花”,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美国等一些国家出现影响产量的天气以及国内外的需求情况是引发这轮行情最主要的因素。
    全球供需紧张
    继2011/2012年度美国大豆减产后,2011/2012年度南美大豆较上年减产1800万吨,导致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应骤然下降。而需求方面,2011/2012年度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国内压榨需求较上年增加,不过出口需求减少,两者相抵后,需求变化不大。由于供应大幅下降而需求稳定,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下降,库存消费比降至15.3%。从月度变化来看,美国农业部(USDA)逐月下调南美产量导致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逐月下降,显示全球大豆供需日益紧张。
    受2011/2012年度南美减产影响,中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转向美国,导致美国2011/2012年度大豆出口增加,同时美国国内压榨需求也在上调,2011/2012年度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自4月份以来逐月下降,供需较上一年度更显紧张。而上周五公布的最新的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更是雪上加霜,报告显示美国干旱的情况令大豆产出进一步减少。美国2012/2013年度大豆单产预估为每英亩36.1蒲式耳,远低于7月份预估的每英亩40.5蒲式耳;美国2011/2012年度大豆单产预估为41.5蒲式耳,而7月份预估2010/2011年度大豆实际单产为每英亩43.5蒲式耳。美国农业部(USDA)估计,在2013年收割季前,玉米、小麦、大豆和稻米的总库存将下降1.8%,至四年低点。
    从临储大豆的拍卖频率来看,反映出国家对价格控制力度的增强。本月16日,国家将再次拍卖40万吨临储大豆。除此之外,7月下旬有消息称国储拍卖将联合黑龙江省储在2个月内向市场投放180万吨大豆。这一消息一旦得到证实,必将会对市场投资者产生较强的预期压力。
    全球干旱不止美国一处,俄罗斯等国也受到了糟糕天气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跳升6.1%,至213.1点,6月份为200.8点。而彭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随着热浪席卷全球,今年全球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库存将连续第三年下降,这可能进一步推高全球农产品的价格。
    国内需求旺盛
    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大豆产区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的消息使得市场对大豆供应担忧不已的同时,国内的旺盛需求也“积极配合”。2012年上半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进入周期性高峰期,生猪存栏虽受春节因素影响有所回落,但总体处于高位,养殖业对蛋白粕的需求强劲,由此拉动国内大豆压榨需求。这从国内大豆的表观消费量(编者注:进口大豆减国内大豆库存)中可以得到印证。
    2012年1-6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大豆290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35万吨,而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则与年初时相当,表明进口大豆基本被市场消化。从大豆压榨利润来看,经过5月下旬短暂亏损后,由于豆粕和豆油价格上涨,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再次转为正值,油厂开工积极性回升,压榨盈利预计会持续拉动压榨对大豆的需求。
    格林期货分析师韩静告诉新金融记者,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猪粮价格比已跌至5.5盈亏平衡附近,生猪养殖接近亏损状态,小型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下降。不过从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来看,存栏数量保持稳定,这与国家对能繁母猪养殖进行补贴有一定关系。从周期性上来看,饲料成本上涨传导至养殖企业再到生猪去库存化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因此短期内养殖业需求将保持旺盛,对于豆类等农产品的需求依然会处于高位。(来源:新金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