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師節. 中秋節. 雙十節. 光復節碼頭休假狀況  高雄港71W 於9/9-9/10進行機電保養,停止出貨二天, 請客戶即早備貨  如遇行情變化大,參考報價將隨時調整,本站所提供的價格僅供參考~  

交易

商品


    自年初以来,一轮极端灾害性天气席卷全球。寒潮、干旱、虫灾……各类灾害轮番侵蚀世界各粮食主产地,大幅消减了今年全球粮食供应,同时也进一步推高了国际农产品价格。从大豆、豆粕、豆油到玉米以及“一鸣惊人”的白糖,始于天灾同时又受投机资金炒作的农产品期货价格节节攀升,这引起市场的担忧。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全球有可能再次面临新一轮粮食危机。“炙热难挡”的农产品价格是否将继续上涨?刚刚抑制下去的国内CPI会否重新抬头?新一轮上涨热点又将聚焦于哪些品种?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向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在

    美国遭遇半个世纪最严重“旱情”

    全球的农产品市场今年可谓“多灾多难”,肆虐各国的极端“天灾”令人猝不及防,世界各主要农产品种植基地一一“中枪”,似乎成了“2012玛雅末日预言”的化身。

    自去年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份,发生在南美玉米与大豆主产国尤其是阿根廷的旱情,拉开了此轮极端天气的序幕,并持续推高了当时玉米期货价格。由于这一时期是南美玉米与大豆生长的关键时刻,而当时又值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主产国的新季玉米与大豆种植意向尚未在市场上有所反映,再加上未来作物生长的不确定性,巴西与阿根廷的新季玉米与大豆作物成为当前作物年度的开场主角,在当时成为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粮食与燃料“两难取舍”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市场的任何异动都牵动着各国政府以及世界权威机构的注意,此次持续的大旱也不例外。

    日前,联合国发布报告称,7月,世界食品价格上升6%,其中玉米价格变化最为显著。由于美国大旱影响,全球玉米价格在最近三个月的时间内飙升了23%。鉴于美国旱情近期缓解无望,联合国在报告中警告道,若世界各国应对乏力,不排除会再度爆发类似于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而世界银行日前也发出警告,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主要产粮国的旱情已在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将威胁到世界贫困人口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2008年,由于粮食歉收和管理不善,加上一些国家粮食政策失误,全球首次发生30年来的粮食危机,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受到威胁,12个国家发生暴乱。因此,对于联合国的警告,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有消息称,二十国集团(G20)将于8月27日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商讨对策。

    一方面,在政府层面,各主要粮食产地正采取种种自救措施与不可预知的恶劣天气抗争,另一方面,市场也开始反思利用农作物大量制造生物能源的可行性,“要粮食、还是要燃料”的争论再次升级。

    今年7月份,美国的肉类和奶制品生产曾要求美国环境保护署放弃签署乙醇生产强制令,以抑制粮食价格上涨。而该强制令正是要求将美国40%的玉米转化成乙醇。

    “输入型通胀”不可小觑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跳升6.1%,至213.1点,而6月份是200.8点。这也是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四个月来首次上涨,足以说明过去几周农产品价格的迅猛涨势。而自5月底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价格上涨大约五成,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大豆价格也上涨近三成,都接近或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业内专家表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7月全球粮食通胀率比上月攀升了6.2%,是2009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可以说,美国旱灾和粮价上涨提高了全球粮食通胀率。

    统计显示,我国7月CPI同比增长1.8%,创30个月来新低,甚至被冠之为“1时代”。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但环比为-0.1%,已经是连续几个月的下跌;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0%,油脂价格同比上涨5.9%。而7月

    CPI创新低的主要因素是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的回落。在此背景下,新一轮全球性农产品上涨,是否会成为输入型通胀,引人关注。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7月份的CPI下降主要是食品价格这一块下降,事实上从最近的商务部的监测数据上来看的话,农产品已经开始反弹,而且反弹的力度比较大,这必然对CPI造成压力。“我们国家CPI里头百分之三十几的权重都是食品,所以它对CPI的影响、冲击是比较大的。”

    统计局曾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6.3%和40.4%,而发达国家则普遍低于20%,美国为6.4%,法国为13.2%。虽然从CPI权重来看,食品类参考权重为31.49%,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畜禽类价格,占比7.43%。其次才是粮食,占比3.07%。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整体处于下行通道,对CPI的贡献为负。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近期中国通胀处于下行通道,但是农产品期市下半年仍有可能攀升。美国旱灾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目前主要体现在期货市场上,但这一影响迟早会转化为现货价格的上涨,并通过粮油、饲料、餐饮、食品加工、饮料等相关行业进行传导,最终推升中国的CPI水平。从期货价格上涨到CPI上升存在传导时滞,一旦国内农产品价格开始上升,随着相关行业的价格传导,下半年中国或将重现通胀隐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林而达认为,美俄旱情的确对全球粮价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大豆上。

    农产品走势需关注政策变化

    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五持续上涨,而此前CBOT玉米期货在夏季涨至纪录高位;与此同时,美国小麦期货上周五也实现三连涨,CBOT9月小麦期货上涨升1.5%,而CBOT11月大豆期货当日也上涨1.3%。市场人士表示,由于现货市场的走强,投资者预期未来一年内全球农产品价格将维持坚挺的走势,今后农产品不乏有新的价格高点的出现。

    在上周的国内期市,玉米和白糖成为“明星品种”,前者C1301合约的成交量刷新了1月合约历史成交纪录达到446万手,上一次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4月,当时成交量为242万手,几乎是当时成交量的两倍;后者一度在7秒中涨停。

    事实上,玉米自年初就成为“多头”的最爱。自5月底美国旱灾开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已上涨约50%,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不过,尽管美国玉米因干旱引发的减产预期已将国际玉米期价送上历史高位,但中国8月初爆发的粘虫害让国内玉米减产预期不断升温,投资者认为这将使中国的玉米期价“更上一层楼”。

    7月中下旬以来,大连玉米期货高位震荡。此前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旬,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部分地区玉米粘虫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初步统计,全国粘虫发生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河北发生面积990万亩,吉林省发生面积180万亩,山西省发生面积187万亩。根据2011年国内玉米产量统计数据计算,虫害面积最大的内蒙古和河北的玉米产量占全国比例约为16.8%,虽然目前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危害程度还没有明确的统计,但市场对玉米减产的预期增强,加之防治虫害需要增加农药成本,玉米期货具有走高意愿。

    东海期货玉米分析师姚序认为,玉米在这一波农产品上涨中,涨幅本来就较小,而国外玉米已经创了历史新高,玉米本身就有补涨的预期,又恰逢虫灾的消息出来,所以有部分做多资金入场。目前虫害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如果确实很严重,那么还会维持偏强的走势,特别是近月C1301合约。

    不过即便如此,玉米价格的上涨也并不是“板上钉钉”,宏观政策是否会在玉米价格频创高位的时候出手打压,成为最大“变数”。“考虑到供需资金等众多因素,估计玉米期价未来的走势将是震荡偏强,跌不好跌,大幅上涨也有难度。”格林期货玉米分析师郭坤龙解释,做出上述判断除了基本面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对宏观调控的判断,玉米本身很容易受政策影响,包括轮库、抛储、收储,对玉米深加工的态度以及进口配额的发放等。

    另一个“明星品种”白糖的表现则更多带有政府色彩。上周三,有消息称,国家收储白糖50万吨,收储最高限价6550元/吨,往下竞拍,只允许糖厂交储。受此影响,下午一开盘,郑州白糖主力合约仅用了7秒就把早上5380元/吨到5438元/吨的空头挂单扫干净,单边成交了15000手最终打到了涨停板,据统计,7秒内一共成交了29笔,其中16笔是多头扫单,13笔是主动卖单,被市场人士称为白糖上市6年以来难得一见的行情。

    不过对于郑糖的突然“发力”,市场的期望却不如玉米。中期研究院研究员欧阳玉萍认为,收储政策对糖市有着短多长空的影响。不可否认,在本榨季食糖增产105万吨,进口糖、走私糖大量涌入国内糖市的背景下,实施收储会在短期内缓解部分供应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收储释放出的信号就是糖市已经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考虑到国家收储的目的是将糖价控制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因此仍需理性看待收储所产生的影响及政策托市的意图,不应盲目放大收储的作用,收储政策后期难以推动期价大幅上行。“总体来看,短期借助收储消息的利好刺激,郑糖或将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不过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难以扭转的背景下,郑糖中长期下跌的趋势难以改变,反弹结束后将重归跌势。”(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標題發佈日期q
新疆裕民县9万亩冬小麦开播2014/09/23
因旱减产后国内玉米仍严重过剩2014/09/23
连豆一号 承压明显2014/09/23
战略谷物公司上调欧盟玉米产量2014/09/23
北方四港玉米库存2014/09/23
新疆棉农喜获丰收2014/09/22
东北干旱 面粉玉米价格略涨2014/09/22
美上调玉米单产 下调产量及收获面积2014/09/22
彭博:中国进口低迷支持再推政策刺激2014/09/19
美豆丰产成定局 豆粕供需面暗藏玄机2014/09/19
政策落地难度不小 大豆以后怎么卖2014/09/19
新季玉米上市 价格承压下行2014/09/19
美国玉米现货报价下跌2014/09/19
豆丰产成定局 国内油粕欲筑底2014/09/17
新粮上市玉米下降走势显现2014/09/17
Page 12345678910Nex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