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低调上市,收获进度晚于去年 上周(10月15日—19日),东北产区受降水导致玉米收割放缓,购销清淡 深加工挂牌区间在2100—2220元/吨之间;华北产区收购价格止跌企稳, 区间在2100—2350元/吨之间;南北港口库存高位,价格弱势;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继续下探。据了解,由于天气原因,今年东北玉米收割进度晚于去年同期,预计10月底收获活动将进入尾声。在电话与农民沟通时,部分农民表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提升较多,加上灾害性天气频发,新玉米看涨预期普遍强烈。东北地区农户普遍预期在0.90—1.00元/斤,27—30%水分的湿粮。根据历年经验来看,一般表现为:黑龙江上市最快,其次辽宁,最后吉林,这很大程度上与农民的区域售粮习惯与储存方式有关。从东北传统售粮习惯来看,多数地区都是11月份至春节前才是新粮上市高峰期,一般要在春节前东北农民将会出售50—60%左右。
油脂品种整体弱势 随着收割季的到来,失去炒作价值的农产品盛极而衰,再难获得市场资金的“恩宠眷顾”。金秋九月无疑成为终结农产品强势时代的转折期,而附庸于此轮上涨行情的“油脂三剑客”也是“树倒猢狲散”,竞相走弱。受制于整个油脂板块转弱,自9月初到现在,棕榈油累计跌幅达17.62%,均要高于豆油的11.78%和菜籽油的6.75%。究其背后原因,主要因为棕榈油无论在各方面条件均要劣于豆油和菜籽油。当前传统双节备货期已经结束,进入四季度之后,随着天气转凉,棕榈油食用需求会越发不济。而无论从供需库存还是政策调控角度看,棕榈油在后期的弱势程度均要强于豆油和菜籽油。鉴于油脂各品种差异特征,笔者认为可继续维持买豆油或菜籽油,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操作。(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