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据农业部监测,第46周,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具体情况如下:棕榈油和棉花价格环比有所上涨。马来西亚棕榈油荷兰鹿特丹港到岸价周平均每吨为813美元,国际棉花指数(SM级)周均价每吨为1875美元,环比分别上涨2%和1%,同比分别低22%和27%。大米价格环比基本持平。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离岸价(国际基准米价)周平均每吨为598美元,5%破碎率大米曼谷离岸价周平均每吨为582美元,环比均基本持平,同比分别低9%、9%。大豆、小麦、玉米和豆油价格环比下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小麦、玉米和豆油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分别为517美元、312美元、285美元和1043美元,环比分别跌6%、4%、2%和2%,其中大豆、玉米和豆油均为连续第三周下跌。与上年同期相比,大豆价格高19%,小麦价格高39%,玉米价格高15%,豆油价格低7%。
警惕大豆定价权加速流失 定价权的加速流失正日益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承受之重。在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5年出现大幅回落,以及大豆产量创历年新低的情况下,大豆的进口却呈量价齐升态势。这背后折射的是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及时出手加以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豆一方面是产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对豆类产品的旺盛需求。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我国大豆期末库存为395.4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5.4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这表明我国大豆供需非常紧张。同时,由于国外大豆特别是美国、巴西大豆具有成本优势,导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在今年美豆期价受持续干旱影响大涨导致进口成本激增情况下,国内油企再次面临严重亏损的状况。虽然国家通过拍卖临储大豆等措施抑制国内价格,但效果有限。由于国内大豆增面积增产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解决产业链困境的难度较大,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在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失去了价格话语权。事实证明,国内大豆产业链条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必须当机立断、多管齐下加以挽救。首先,应当合理利用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手段调整大豆进口节奏,缓解因对外依存度过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其次,应当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集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争取大豆定价话语权。此外,还应继续加大对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提高其对国产大豆的采购积极性。(来源:中华粮网)